梅旭荣
梅旭荣,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。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会长;中国农科院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;国家“863”计划现代农业领域主题专家;“水污染控制与治理”重大科技专项总体组专家;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专家组组长。
长期从事我国干旱缺水地区区域农业科学研究,在农作物水分生理生态、旱作农业与节水农业、粮食安全与水资源开发战略等重点学术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,主要研究方向在农田水分动态农田水分平衡及调控技术、农田水肥转化利用的界面过程和驱动机制,水肥高效转化耦合效应等。“十一五”以来,主持国家“863”计划、国家科技支撑、国际合作等课题10项,其中“十二五”期间主持基础性工作专项“中国农业气候资源数字化图集编制”课题、自然基金课题“冬小麦需水临界期干旱-复水的响应对产量WUE影响研究”和国际合作课题“利用核素技术优化华北小麦-玉米连作系统的亏缺灌溉制度”等4项。先后获得“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”(2010)、“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”(2011)等10余项荣誉与奖励。在旱地农业和节水农业技术领域编著出版《节水农业技术》、《节水高效农业理论与技术》等著作10部,发表 “Sustainability issues of water and agriculture in China”等论文120余篇。作为第一完成人获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。
长期从事我国干旱缺水地区区域农业科学研究,在农作物水分生理生态、旱作农业与节水农业、粮食安全与水资源开发战略等重点学术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,主要研究方向在农田水分动态农田水分平衡及调控技术、农田水肥转化利用的界面过程和驱动机制,水肥高效转化耦合效应等。“十一五”以来,主持国家“863”计划、国家科技支撑、国际合作等课题10项,其中“十二五”期间主持基础性工作专项“中国农业气候资源数字化图集编制”课题、自然基金课题“冬小麦需水临界期干旱-复水的响应对产量WUE影响研究”和国际合作课题“利用核素技术优化华北小麦-玉米连作系统的亏缺灌溉制度”等4项。先后获得“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”(2010)、“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”(2011)等10余项荣誉与奖励。在旱地农业和节水农业技术领域编著出版《节水农业技术》、《节水高效农业理论与技术》等著作10部,发表 “Sustainability issues of water and agriculture in China”等论文120余篇。作为第一完成人获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。